微信号
15618884964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4月22日,2023中国绿公司论坛。成亚飞、阮积祥、何德雄、玉井武志、朱涛5位企业以圆桌论坛的形式,就“工业制造业基础设施的科技共享”这一专题,共同探讨工业制造业当下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中国制造业的规模已接近世界的30%,是美国、德国、日本、韩国四国规模的总和,从2012年到现在,我们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7%,美国是3.8%,德国1.7%,日本是负增长。
据日本专家统计,我们的机械制造商现在大概有14万家,交通运输设计制造商大概10.4万家,信息通讯设备制造商7.5万家,供应商网络规模是日本的五倍。所以中国工程院判断,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实际上,我们进入了“大而有韧性”一个新的阶段。日本产品李光打印机在中国生产时,十年前80%的零部件要从日本进口,现在95%珠三角能够满足,供应链体系非常完整,但还是大而不强,很多关键核心的零部件仍然受到国外的制约。
中国工程院曾经梳理了26个产业链,包括高铁、电力装备、家用电器这些我们在世界领先的产品,当细分拆解的时候,发现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工业基础软件以及实验验证、检验检测这些产业技术基础,仍然成为制约国家由大向强转变的卡脖子因素。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请五位嘉宾从卡脖子的角度谈谈行业核心技术的影响,以及你们对制造业的未来有什么设想?
深圳模德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成亚飞: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应该用辩证的观念看待。在我们眼里,芯片、半导体和工业软件是被美国或西方卡了脖子,但换个角度看,我们的基础制造卡了西方的脖子,美国大力倡导基础制造业回归的行为已证明了这一点。所以卡脖子是相互的过程,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工业基础在中国变得强大且有竞争力。
在我看来,中国制造业应该有底气在世界的竞争舞台上掌握更大的发言权,因为基础制造的数据在我们手上,这是我们这些年的一些巨大突破。所以模德宝开发的“模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极大推动了中国模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为此作出了一定贡献,极大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阮积祥:我觉得卡脖子是双向的,在我们行业也是这样的情况。杰克科技服务于全球将近七八十亿的产业,是民生中非常重要的产业,我们的缝纫机2010年起就是全球第一大企业,占全球35%左右的产量。从这个角度看,现在全球的服装制造依赖我们,俄乌战争之后,我们缝纫设备在俄罗斯有55%左右的占有率,日本不提供后我们去年达到百分之七八十的占有率,伊朗更是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这些国家都非常依赖于我们的装备。
从行业自身来讲,中国有几大产品在全球占有率非常高,缝纫机就排在前十,从中国制造向全球出口,缝纫机在中国的制造业装备产品里,服务于民生制造业里面相当重要,是可以制裁欧美国家的一个产品。
雄峰集团董事长何德雄:特殊钢是钢铁行业中要求最高也是最高端的材料,八九十年代初期我们的中高端模具钢基本上都依赖进口,因为当时国家在这个领域被卡脖子,所以我们百分之八九十都靠进口。到今天局面已有所改变,我们也形成了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雄峰特钢有着30余年的模具行业经验,站在这样一个重要风口,也是想把模具特种行业作为主攻方向。通过数十年行业积累,雄峰特钢在国内高端模具钢行业占到30%以上的份额,目前已成为行业龙头,我们和海尔、美的、科龙、格兰仕等知名企业合作二十多年,有效支撑着电子信息、智能家电、高端装备等产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关键核心技术,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玉井武志:正如大家所知,三菱电机是电器制造商,生产效率非常高。虽然如此,无论我们如何推进自动化,但智能制造依然很难建立。三菱电机从2003年开始叫电子工厂启动平台,建立了电子工厂的概念或平台,现在这个工厂全世界都接受了,交货业绩全世界有三万件以上,有这样的交货业绩,使用这个工厂使用平台,制造业给各位实现工厂的智能。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朱涛:从运营和经营的角度,现在非常多的一些中国企业在能力上不足,不一定是卡脖子,是我们的积累还不够,不仅是基础的材料、技术和工艺设备,还有更多的体系化的工具方法和人才的储备。
从中国制造2025到制造强国到现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国家越来越重视制造业,以制造业为本。然而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从事制造业相关的工作,美国有一项调查孩子是否愿意进制造业,结果是1/3家长赞成,1/3家长反对,1/3家长不置可否。
当前制造业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工艺和机理知识,现在很多产生的数据都不知道对与错,这是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包括检验检测很多机理的一些东西,这恰恰是各个企业的独门绝技。杰克科技之所以能做得那么好,是掌握了整个工艺机理,积累了大量数据,使得模具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我们说杰克科技占领了这么大的市场,为下一步数字化转型包括工艺机理的积累储备提供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实验和应用场所。美国人为什么要把制造业搬回去,表面上是为了就业,美国哈佛大学两个教授的《制造繁荣》一书,提到一个观点,制造和创新是分不开的。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工业制造下一步,可能会面临着资金、政策、市场、人才和数据等方方面面都挑战,请五位嘉宾谈一谈当下工业制造面临的一些重要问题。
深圳模德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成亚飞:当前工业制造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和困难,我觉得结构性的矛盾非常突出,以我个人从事基础的领域来说,疫情期间和美国贸易战四年来中国工业的变化,尤其感觉到今天结构性的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四点:
第一个矛盾,高端制造不足,低端过剩,内卷非常严重。比如三菱电机在高端PLC领域,疫情期间逆势涨价,而国内做PLC的全部都处于20%到50%幅度降价,直接造成中国产业链创新内卷严重,低端过剩的局面又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
第二个矛盾,利润率过低。制造业从业人员收入太低,导致整个制造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偏低,人才流失非常严重,疫情后很多制造业找不到人,以前从事制造业的中高级工程师都开始转行。这释放了非常不好的信号,我们的年轻人及下一代不愿意在制造业中继续从业,制造业丧失了持续创造和创新的源动力,当然是因为过去几十互联网、房地产和金融迅速发展导致两极分化严重,使得这个矛盾异常突出。
第三个矛盾,教育体制的问题。为了解决模具行业、精密制造行业中人才稀缺的问题,倒逼我们自己投入巨资打造新型产教融合式的工厂,并且把工厂搬入到高职学校或应用型本科。所以在人才培养领域,我觉得企业家应该担当重任,我们自己解决这个矛盾,方法就是自己来培养,效果可能比依赖学校好很多。
第四个矛盾,制造的问题。中国缺少国际性大品牌,比如中国没有像苹果、亚马逊、特斯拉这样的国际大品牌,导致我们绝大部分制造业都沦为代工,跟我们所看到的富士康、华硕、广达一样,这导致订单在哪里工厂开到哪里,这一个结构性矛盾更加致命。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全社会深思,为什么我们创造不了国际大品牌,创造不了,像三菱这样的国际高端制造业。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阮积祥:我们服务于服装产业,在全球170个国家销售,制造行业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找不到人了。不只是中国这样,欧美制造员工更难招,孟加拉国也招不到人,越南更加招不到人。制造业以后没人愿意做,这或许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作为我们这种量级的企业,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人在这里快乐工作,才能让他们扎根于此。不然未来制造业真的没人干,这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雄峰集团董事长何德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的39个大类、190余个中类、552个小类,所有产品具有完整工业体系全产业链的一个国家,其中钢铁、汽车、手机等两百多种以上的制成产品产量位于世界第一,进出口额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一。
然而当前制造业也面临着不少困难问题,最主要的是人才问题制约了企业发展,毕竟在发展过程中人才是重中之重,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已成为衡量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竞争力的标志和战略资源,人才兴则事业兴,只有拥有一批优秀而稳定的人才,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不过人才难求也难留,我们十几年里通过高校招聘培养过很多学生,投入了很多成本,最终人才出来的比例还是很少,技术研发的学生很多学完都愿意留在国外,日本、美国、欧洲都有,因为在这些地方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或许更有前途,所以在留人才方面中国政府或地方政府还是要对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才给予一些优惠政策。
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玉井武志:在工业制造业,最重要的并不是实现自动化和节能,而是将生产现场里有百分之八九十的数据充分分析和运用。对于生产现场累计到的大数据,不妨看作人的血液,去分析部分的数据其实是可以找到解决方法。
在座各位刚才也都提到了人才不足的问题,不管在日本、中国、欧美,在全球都存在这样的问题。那怎么应对呢?比如分析数据的人,怎样去进行现场数据分类,基于数据分析给出生产现场具体的改善指示,或许能缓解全球人才不足的问题。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朱涛:有两个客观条件倒逼着现在中国工业制造业进行行业洗牌,不是消失只是进一步演化。这两个客观条件,一个是外部的不确定性,一个是内部现在企业管理的复杂性。这两个条件在近几年急剧加剧,包括外部的不确定性,包括国家对某些行业政策的变化,包括地缘政治倒逼我们现在的一些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也包括4月18日欧洲议会刚通过的碳交易的要求,气候方面的变化,这都让我们企业必须做出相对应的调整而且要快速反应。
很多优秀的学生现在都去学文,很多优秀的学生现在去学信息技术。有统计表明,进入智能制造行业,每年信息技术的研究生也就10%,大部分都选择去了大厂和银行。
美国有一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这家公司经营军火生意,当前这家公司的软件编码量已经超过微软。这说明了一个现象,这家公司背后有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支撑新型人才进入这个领域。
前一段时间,我们调研中国最大的轮毂企业,对于它们现在生产的轮毂,宝马要求50%必须是绿电生产出来,否则不能进入它们的供应链,碳对我们未来出口,国际竞争力将也会有着不小的影响。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副院长石勇:传统产业在寻找新的动能,新兴产业在谋划新的市场、应用场景,去年光伏产业、锂电池产业和硬质材料这三个产业贡献了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量的80%,下一步中国制造业的问题怎么破解,如何实现中国制造业高质量的发展?
深圳模德宝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成亚飞:现在一直在讲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确实是非常好的契机。从模具和精密制造行业来讲,我们发现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之后,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会有更多的商业模式创新出现,尤其是欧美的企业基本上是大规模制造,所以中国的供应链包括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企业都是通过大规模制造满足高品质大规模的需求。
我们正在打造模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方面推动行业高品质发展,把数据牢牢留在中国,另一方面围绕智能硬件的个性化发展,我们正在打造精密制造的生态,给行业赋能,吸引更多的订单和流量,以此培育更多新的品牌,然后给它们做高质量模具和精密制造件,做到小单快返。新的赛道和商业模式,为传统制造业的转型一定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阮积祥:服装产业越来越个性化,基于这样的挑战,我们这几年投入了很多研发,比如软件方面把主体做好构建生态。我们认为,任何一个行业产品的自动化开发以及数字化,如何提高效率提升产能和让管理人员更容易理解和赋能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作为装备性产业,如何做好这两项最基础的东西,用现在新的技术自动化开发产业功能,缩短管理流程,实现从少人化到无人化生产。从而使制造功能能够跨入创业平台场景里,形成更加有意义的工作,使制造业未来发展得更好,这样的制造业会迎来更加高质量的发展,这就是我们未来追求以及希望达到的场景。
三菱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兼副总经理玉井武志:关于未来制造业的理想姿态,国内2006年就已经提出了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在国内我们能源的70%都用在了制造业,制造业是实现双碳目标非常重要的一块领域。在实现绿色制造的路径上,我们需要懂环保相关的人才,三菱电机在中国工厂里有六家获得了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在推进的过程中,工厂整体的自动化效率、节能效率和环保相关的三要素,并不是互相制约的状态,而是可以起到互相帮助协同作用的结果。
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副总裁朱涛:对于工业制造业全面行业的转型和提升,我有三个建议:第一个建议,我们需要有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成体系化的转型方法和工具。第二个建议,我们同样需要有能够协助引领中国工业制造业转型的生态圈,既包含了现在比较火的同时在世界上也比较领先的大数据和云,还包括了各个行业数字化运力的提供商,也包括第三方专业的机构操盘转型。第三,行业引领灯塔和新的标准。关于行业灯塔和标准,中国自己的工业制造业要前进,要自己多一些标准,出一些中国智能制造的品牌。我们曾经和山东省政府以及中国工程院谈过,关于中国智能制造新的评选标准,我们都希望,在未来三到五年,能出台一个代表中国世界级水平的评选。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微信号
15618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