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5618884964
本报记者 杨 洁
5月11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消息称,基于监管部门反馈线索,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已对某大型银行债务融资工具承销业务涉嫌违规行为开展自律调查。
交易商协会此前曾多次提醒银行间债券市场参与机构,在从事相关业务过程中,务必牢固树立市场责任意识,严格遵守相关监管规定和自律规则要求,合规展业,自觉维护银行间债券市场运行秩序。
实际上,近年来,交易商协会持续加大对银行间债券市场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证券日报》记者据交易商协会官网发布的自律处分工作动态梳理,2021年,交易商协会仅公示“点名”1家银行机构并对其启动自律调查;2022年,对6家主承销商启动自律调查;进入2023年,截至目前交易商协会已多次公示“点名”多家机构,仅5月份,就接连发布了三条自律处分工作动态。
“近期交易商协会进一步加强对机构的自律处分,其中既包括政策性银行,还包括国有大行,这将对有类似违规行为的其他中小银行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某机构人士对记者表示,事实上,大行的整体合规水平高于行业平均,但由于其规模总量大,后续进一步整改规范有利于促进行业发展。
从处罚原因来看,除了机构承销业务和发行环节涉嫌违规行为外,5月8日,交易商协会查处多家银行机构违规债券代持交易。其中包括:银行通过做市业务方式,每日滚动开展买卖方向相反、清算速度不同的现券交易,代持利率债活跃券,且规模较大;银行内控执行不严或流于形式,未有效评估交易合理性,作为中间方以现券买卖或做市等方式参与债券代持交易链条,交易笔数和金额较大等。
有城商行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交易商协会充分发挥自律管理职能,加大自律处分,对商业银行具有很强的威慑力,对银行自身从业规范和风险管理将起到约束作用。”
人民银行今年2月份召开的2023年金融市场工作会议要求,“强化债券承销、做市、投资者合格性等市场机制建设,加快多层次市场体系发展,完善金融债券宏观管理,提升债券市场韧性和市场化定价能力。”
为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做市业务事中事后管理,促进市场健康发展,2021年1月份,交易商协会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现券做市业务自律指引》,自当年4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机构展业规范,为做市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一是对做市商展业提出整体要求,强调机构内部对做市业务的有效监督。二是对做市业务全流程提出要求,明确业务操作规范,引导机构提高业务能力。三是细化做市业务违规行为的表现形式,对于不当行为予以严肃惩戒。
交易商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做市商作为银行间市场基石机构,承担着提高市场流动性、促进价格发现的重要作用,应切实提升做市交易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确保合规稳健展业,“真做市、做真市”。同时,资管产品是银行间市场债券投资交易的重要参与者,产品管理人应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和自律规则要求,切实履行管理人职责,加强从业人员行为监督,规范开展各类业务,有效防范违规交易发生。
“银行间市场交易需要外部监管,更需要自律管理。”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监管方面,需要加强信息披露质量,开展大数据监管和穿透式监管,加大违规交易查处力度,保障银行间市场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同时,银行间市场需要完善自律规则,强化对于会员机构的要求,推动做市商稳健合规经营,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交易商协会表示,将继续加强银行间市场交易自律管理,制定完善相关自律规则,加大违规交易查处力度,不断净化市场环境,维护市场正常运行秩序。
微信号
15618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