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5618884964
日前,第六届赣江金融高端论坛开幕式暨主论坛在江西财经大学成功举办。会上,人民大学原副校长吴晓求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我们未来中国的金融是要开放的,人民币是要成为国际货币的,这是我们的目标。
吴晓求认为,不太发达的资本市场,无法胜任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的需求,包括高科技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富起来的人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这是第一个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此外,吴晓求还谈了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等问题。
演讲实录全文如下:
今天再次来到江西财经大学开这样的会,我今天要讲的主题是中国式现代化与金融的作用。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的,也是未来相当长时期中国面临最重大的任务,我们也要研究底层逻辑,同时必须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不完全是坐在书房里面空想,可能有极少数人纯粹地研究,也挺好,但是相当多还是要结合国家的战略需求,研究前行道路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我觉得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的阳光大道,我们不可能走老路,老路不可能让中国富起来,我的灵魂里面已经根植其中了。我的本科虽然学的就是计划经济专业,后来我来到中国计划经济的堡垒——中国人民大学的计划经济系,我本科研究生博士都是这个专业。我到研究生阶段就开始怀疑了,本科阶段没有怀疑。但问题的关键是通过什么机制和路径去实现它,目标容易提,目标很高大上,关键是如何从起点到达那个彼岸,那个路径怎么设计,中间有很多急的河流,我说计划经济不可能让中国富起来,不可能进入现代化国家,无论什么大数据,有人说大数据可以计划经济,什么都做好计划。计划当然需要,但形成一种制度就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最伟大的制度就是让每个人有理想、有梦想、有创造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一种制度如果使14亿人都有创造力,这就是人间奇迹。
我们的改革制度设计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怀揣着梦想,发挥自己的专长,找到自己发挥作用的平台,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和价值。你说这个国家还能不发展起来吗?这个老路肯定是不可能让中国步入现代化,因为它需要一种让所有人都有创造力的制度,所有人都有梦想的制度,邪路是不能走的,中国的经济改革快45年了,我们的确是在不断地探索走什么样的道路,我们慢慢知道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这是探索中形成的,这是非常重要的理论主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结论,我们找到了让中国富起来、强起来的正确道路。
其中有很好地吸收了发达国家的经验,邪路是什么?邪路就是完全照搬不顾国情、不顾条件,背离了我们的基本宗旨,这条邪路我们不会走,这条邪路同样不可能让中国富起来,我们必须结合中国的国情,来确定一种新的模式。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是市场经济,也就是说这种道路模式是要体现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是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说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和其他经济的交接部分是非常多的,他们体现了共同的特征,我不展开了,像分工、公平交易、市场平等性、资本的作用、企业家精神等等,我认为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精髓,这是在我们中国式道路中要充分体现出来,同时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其中蕴含了什么呢?就是我们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设计一条新的道路,这条道路体现人类社会的一般认知,同时又体现中国的特色。这个中国特色核心体现在两点上:
一点就是如何优化中国的作用,我们40多年来都在探索市场化政府边界在那里,这个边界大体上有一个底线,不是说踏着这个边界,很多人以为有形的手边界可以无限扩大,不是的,的确中间有它的作用边界,这个作用边界就是市场资源配置中决定性的作用,就是探索这个边界的理论支持。
同时又要探索政府在优化作用中的方式是什么,你是直接下场,还是宏观指导,哪些领域可以直接下场,哪些领域绝对不可以直接下场,这就是中国人的探索。我们的经济特区、五年一次的规划、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特殊的作用,包括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的设计,等等都构成了我们在新时期优化政府作用很重要的体现、很重要的标志,我们的政府不是不作为的政府,但作为是有边界的。这就是我们走了第三条道路,中国经济发展走了第三条道路,与这个相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金融之路是什么,这就涉及到现在到未来,我们金融必须解决三大问题,才可以理解它的金融之路。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样的金融模式推动现代化的实现,能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为中国式现代化有两个基本支点,第一是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什么样的规则、机制能够让经济保持可持续增长、有活力、有效率、有创造力,这是一个支点。
第二个支点就是中国法治的现代化。完善的法治,法治中国是现代化中国非常重要的核心内容,现代化国家首先是一个法治国家,也是一个发达国家,我们经常说这两条是很重要,其他的当然也很重要,这两个构成基本支点,中国法治化建设、完善的法治建设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某种意义上,比我们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带来更大的挑战,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一定是法治的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的共识,所以我想这两条很重要,和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金融模式是什么,我们金融学的教授都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然在这个问题上有争论、有不同的观点,学术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不同的观点,如果对于这个问题只有一种观点,实际上会有一些问题,所以学术来自于不同观点的交流,我们要允许不同的观点相互交流,在学术上没有权威,谁也别以为自己是权威。如果学术上有权威,学术的生命就停止了,人类探索未来世界的脚步就停了,那人类社会怎么进步呢?
我经常说我们要有宽大的胸怀去听取不同的意见,中国的学术发展才会有进步。我们现在都在根据45年的实践构建和形成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包括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这当然是我们伟大的目标,但是前提要有宽大的胸怀,要尊重人类社会已有的文明程度,我们所做的贡献都是人类社会的增量贡献,而且要对学术保持高度的敬畏,不能拍拍脑子就认为把握了真理,里面很浩渺,你进去会发现很恐惧,你要以敬畏和恐惧心理,冷静看待那些领域的问题。伟大的学者进入可以迅速地看到问题所在,爱因斯坦当年的学术没有几个人明白,但他是学术,我不能说他是真理,现在有很多新的学术研究也在质疑爱因斯坦的判断,但是学术进步要保持高度的敬畏心。有很多人喜欢说自己的学术观点,我会问他你的依据是什么,是来自于你的逻辑,还是来自于你的数据,你为什么得出这种结论,这就是一个学者的基本态度,不要人云亦云,所以中国现代化金融之路首先要回答我们的金融模式是什么。
我过去和赵老师、瞿老师合作写过一本书,那本书叫《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中国的战略选择》,那时候很年轻,很有理想,也很有干劲,总想找到一条我们认为的光明大道,我们中国未来的模式应该是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2003年我去美国做了一个月的学术访问,是美国国务院的一个IVP项目,到美联储,一个负责货币政策的也是很重要的官员探讨美国货币政策的形成。纽交所特地让我进到大厅里观摩交易,看似古老,实则有趣的交易,他们的交易满世界跑,我觉得很有意思,到交易所了解美国的金融。我还专门去了纽约人寿,跟CEO有很深的交流,我问了他们看来很幼稚的问题,就是看他们的资产如何匹配,银行有没有多少存款,比例是多少,现金多少等等,在我们看来是正常的问题,他说我们在银行没有一分钱存款,没有一分钱现金,我们所有资产都是基于不同结构的金融资产配置,他认为把钱放在银行完全是对客户的高度不负责任,是一个非常懒惰的行为,我们很多钱放在银行里,所以形成了银行有大量廉价的负债。我知道它的货币市场高度发达,有足够的流动性。我想这就是美国金融结构的魅力所在,美国是发生金融危机最多的国家,为什么美国金融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我也很苦恼,它危机之后比危机前更厉害,它有极强的修复能力,我到几个投行、美联储都问这个问题,后来我跟大家一起讨论写了这本书。的确有美国金融的影子。
15年过去了,特别对中国文化和中国法律的思考,你会发现有一点不顾条件、有一点理想主义,虽然理想是很美好的,但是真地难以实现,让我们设计一条不失于基本原则、基本结构的路径。后来我们又合作写了一本书,就是“双峰”的金融模式,就是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特别资本市场同等重要,我们也别想走完全脱媒的道路,银行是一个辅助的体系,在中国不太现实,也不太可能,因为你生长在金融文化的环境中,是生长在这样一个法律结构的框架中,所以很难形成美国那套金融体系,但是美国那套金融体系是我们必须参照的样本,我们达不到,但是我们要参考里面合理精髓的部分,从而形成另外一个模式叫“双峰”的金融模式。我认为这个东西可能更加现实,后来发现中国的商业银行在适应环境的变化,功能在全方位转型,谁转型好,谁就有很大的估值。应该注意科技的进步,信息化的改造,在提升商业银行对风险的管控能力,也要注意商业银行金融的普惠性,我认为这些都是中国商业银行正在适应环境变化、适应脱媒趋势做的转型,所以在中国现代化之路的金融模式,我认为是“双峰”的模式,各司其职,在这个条件下如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变得非常重要。
不太发达的资本市场,无法胜任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人的需求,包括高科技企业对资本的需求,越来越富起来的人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这是第一个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
第二个就是中国式现代化金融之路的路径,我们有模式,到达那个模式的路径是什么?必须把开放的因素纳进来,中国金融不是封闭的金融,一定是开放的金融,现代化的金融也是开放的金融、国际化的金融,封闭起来是没有用的,封闭的金融和中国式现代化应该说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我们必须思考中国金融如何开放的路径,直到今天我们仍没解决,我们在“不可能三角”的选择始终处在犹豫、摇摆和不确定性之中,我们有时不清楚资本的流动和汇率的稳定机制谁重要,时至今日也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人们的学术价值标准不一样、关注的问题不一样,有人特别关注安全,但是注重安全的不主张资本自由流动,因为这意味着汇率的市场化,他认为这对中国的未来为会带来巨大的风险,我是主张资本自由流动的,我是主张改革汇率机制目前这种状态,我主张市场的自由化,这个想法很美,但是在中国很难。有一个教授非常鲜明地说,法治。这给我一个震撼,他说如果你这么做,我们中国有130万亿的居民存款,其中40万亿是活期的,他给我一个巨大的震撼,后来我说,我们一定要推进法治的建设,一定要让14亿中国人对中国抱有极大的信心,我们及时开放,也不会换成美元就跑了,中国是内生型资本的国家,如果稳定了内生型资本,让所有中国人都抱有信心。日币、韩币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有人说中国这条路很麻烦,要反思我们中国的811汇改,它后来到3万亿警戒线,虽然有限制,一天不超过5万美元,让人家每天来,不符合规矩。这也是矛盾的,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让中国封闭起来,人民币不可以自由交易,不行的。所以我们要找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问题的根源是如何让我们这些人特别有钱的人安心放心、有安全感,不恐惧,我真地看到很多人老琢磨往外跑,希腊都愿意去,哪怕日本也去,济州岛也行,我们要看到问题所在,一个学者看不到这些问题,国家给了你这么好的待遇,你不研究问题怎么行呢?
所以完善的法治变得特别重要。这是我们面对的第二个,就是开放很重要,但是做到法治的完善更重要,我们的内生性资本、14亿中国人富有安全感,对未来的中国抱有极大的信心。我到今天也坚信未来的中国充满了希望,我一生都对中国抱有极大的希望,我没有一分钱美元存款。因为中国的未来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只要我们坚持走正确的道路、坚持正确的方向,一定有光辉的未来。
我们未来中国的金融是要开放的,人民币是要成为国际货币的,这是我们的目标,我经常说做梦都想,有一天我到伦敦去,到那个窗口就可以自由地换成英镑,我没必要出国前拿着美元到所在国换成他国的货币,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金融教授的梦想,我梦想中国市场成为全球资本配置的中心,这就是跟中国相匹配的中国金融,我们必须为之努力,不能就认可目前的现状。
第三个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创新和监管的关系。中国金融创新永远是主旋律,因为它要完成任务,越来越复杂,它要推动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推动中国产业升级迭代,要推动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没有金融的创新,完成不了,没有多元金融业态、资本业态怎么可能完成这样重大的问题。我经常,硅谷的成功与其说是高科技和产业结合的典范,还不如说是金融创新的结果,没有金融的创新,不可能产生硅谷。金融创新产生重大黏合剂是在高科技和产业很好的结合,就是通过金融创新,创新核心是要完成金融多样性,不能单一,因为中国人对金融的需求多元了,金融业态金融功能必须满足它的需求,所以金融功能多元性、金融结构的多样化,还有金融业态也要多样,这些都构成了金融创新的重点。这个监管决不是扼杀、阻止金融创新,是为了更好的金融创新,是为了让金融在更好的轨道创新,让杂草丛生的金融创新变得清晰可见,有法可依。创新是为了提升中国金融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创新是必须跟时代的步伐,不是让创新适应它的监管,现在先弄一个监管,创新适应它,不对的,你要改变它的准则。一个马拉松赛,有执法人员,有裁判,裁判在五环,运动员已经到了二环,你想跑到二环的训练拉回五环,这样我才看得见,不是这样的,是你的监管也要移到二环,跟他们跑得一样快,要跟上他们,随时更新你的监管标准、准则和理念,这也是中国金融很大的问题,就是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问题。
当我们把这三个问题想透了,就找到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之路,就是创新之路、中国之路,也是一条阳光大道。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微信号
15618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