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5618884964
作者: 章轲
“他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来开发草原生态产品的。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新现象。”
近段时间,第一财经记者在内蒙古、青海、四川、甘肃等地采访时,多个当地人反映,近年来,到草原、牧区的外地人日渐增多。与之相伴的,是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生态旅游产品的涌现。
但同时,第一财经记者也注意到,草原生态产品开发遇到一些瓶颈,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创新能力、政策保障等仍存在不足。
草原上的投资客
北京向西一步,就是内蒙古乌兰察布,距北京仅240公里。历史上的乌兰察布是万里茶道、草原丝路的商贸重镇,如今更是中俄蒙经济走廊和中欧班列唯一的非省会节点城市。
境内的辉腾锡勒草原,盛夏如秋,清爽宜人,99个天然湖泊点缀在碧绿的草原上,构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每年6月至9月间,草原上鲜花盛放,成为花的海洋。乌兰察布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还得到了投资客的青睐。
2020年,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就选择与内蒙古兰格格乳业有限公司合作,选用优质草原酸奶与新鲜水果为主料,研发生产酸奶产品。
“第五届中国草原酸奶大会8月2日将在乌兰察布开幕,乌兰察布市政府将举行签约仪式,授权我们使用‘原味乌兰察布’的区域品牌。”7月29日,上海伯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茉酸奶品牌创始人赵伯华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乌兰察布号称‘中国草原酸奶之都’,拥有纯净的草原资源,是世界公认的黄金奶源带。”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任发政说。
同样被投资客“看中”的还有甘肃甘南。当地是全国“六大绿色宝库”和“五大牧区”之一,2017年被授予“中国牦牛乳都”称号。
甘南州尕秀农业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沅峰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企业的投资方来自四川成都。2021年8月,投资方来到甘南州碌曲县,投资5300万元建设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一期建设规模容纳牦牛2000头。基地于2022年投产,牦牛年出栏量4000头。如今,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已成为甘南畜牧业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领头羊。
碌曲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世忠介绍,当地以李恰如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为核心,联合周边5家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牦牛高质量繁育联盟,并给予每头公牛1万元的补助,引导鼓励基地及合作社大量选购优质公牛,构建良种化繁育体系,为全县适龄母牛进行配种,逐步实现全县20万头牦牛的提纯复壮。
资料显示,目前青藏高原上牦牛的种群有1600多万头。其中甘南州有120多万头,约占全国总数的7.5%。在甘南众多农牧产业中,成绩最突出、发挥了牵头作用的当属牦牛产业,占到农牧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42%以上。
第一财经记者在这里了解到,在牦牛肉的销售上,当地的做法也颇具特色:按照2岁牦牛每头400元、3岁牦牛每头300元、4岁牦牛每头200元的补贴标准,收购2至4岁牦牛近2万头,由甘南州畜牧兽医局联合禾壹公司、安多公司、昌翔公司对收购牦牛肉产品进行精细分割,以牦牛年龄段和胴体部位分类实施精深加工及精细包装,最终将牛的各部位加工成有机、高档的精品牦牛肉销往全国各地。
多个产品已形成较大产业规模
在草原生态产品中,沙棘系列产品已日渐成熟,产业规模较大。国家林草局荒漠司原副司长、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会长胡培兴介绍,沙棘是防沙治沙、水土保持的先锋树种,在生态建设中作用显著,沙棘的根、茎、叶、花、果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农牧渔业等国民经济的诸多领域。
胡培兴说,我国目前有沙棘300多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山西、青海、甘肃、河北、西藏、新疆等地。沙棘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其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已被全社会认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不少企业也早早布局沙棘产业。2005年,辽宁东宁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了沙棘研究院,引进了西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傅建熙等26名高科技人才,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沙棘提取工艺技术,提取率达到99%以上,纯度提高到83%。这项技术突破了国外提取银杏黄酮技术对我国的垄断。
内蒙古沙漠之花生态产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是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注沙棘、杏仁产业开发。2022年销售额达到1.5亿元,利税2600万元。公司总经理胥俊久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截至2022年,沙漠之花已完成百万株沙棘种植计划,通过沙棘产业这一纽带,紧紧地把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联系到一起。
数据显示,2022年,沙漠之花沙棘产业园出产沙棘果600吨、合作社沙棘林产果700吨,经济效益达1300万元。采收期沙棘林每天带动农户120余人参与到采果、打果、入库、运输,按市场价5元/斤的沙棘果收购价计算,平均每人每天可收入400元,盛果期可实现人均增收2万元至3万元,采收期产业成果转化给当地农户带来的劳动总收益有300多万元。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近年来挖掘“尕玛顿丹”“加佳哇娄”地方藏羊良种,培育种畜场5家,打造保种场2家;建设农作物良种繁育、示范、展示基地4200亩、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青稞生产基地1万亩。黄南州农牧局副局长扎西介绍,截至目前,当地累计培育的地标农产品、有机产品、绿色食品分别占青海全省总量的24.35%、32.81%和8.53%。
推进牧区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产品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功能,与耕地、水域共同为人类三大食物来源。
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近40亿亩草地每年畜牧业产值可达2000多亿元,生产了全国45%的牛羊肉、49%的牛奶和75%的羊绒,为人们提供食品、纤维、燃料和清洁的水源。
“草原资源的生态服务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可以换算成‘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举例说,2021年,全国天然草原鲜草总产量近6亿吨,折合干草1.9亿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天然打草场产草量18万吨,按照每吨1000元计算,天然草原打草价值可达1.8亿元。
第一财经记者实地采访了解到,目前草原生态产品开发多遇到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技术设备相对落后、产品良莠不齐、市场认识度偏低等问题。
国家林草局2022年1月印发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也指出,林草产业“产业结构、产品供给、创新能力、政策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国家林草局官网在解读林草产业发展时也称,“财政、税收、用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扶持政策不完善”。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整体上还是偏弱的,保护修复的力度不够,利用管理水平不高,科技支撑能力不足,社会对草原重要性的认识不深等问题依然突出。”国家林草局副局长唐芳林说。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草原单位面积畜产品产值仍然较低,仅相当于美国的1/4,澳大利亚的1/6和新西兰的1/8。草原在提高畜牧业生产价值方面存在巨大潜力。
近年来,草原资源丰富的省区在探索草原生态产品开发方面进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四川省出台的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修复和草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完善草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推进优质青贮饲草料生产,支持草食畜牧业发展,藏肉(奶)于草。
微信号
15618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