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5618884964
文︱翠鸟资本
提起中外合资基金,招商基金可谓“尝鲜者”。
2002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招商基金脱胎而出,成为中国内地第一家中外合资公募机构。
之后,招商基金逐年取得全国社保基金管理资格、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资格、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资格、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资格,成为公募市场的主力军。
招商基金的发展历程中,权益投资的竞争力一直备受关注。
据WIND数据,截至2023年9月末,招商基金的非货币基金规模达到5633亿元,业内排名第5位。
然而,主动选股产品的规模一直饱受“长不大”的烦恼,内部培养的基金经理“成长性”不足。
今年,招商基金一位名叫翟相栋的基金经理“脱颖而出”,而他能否担此重任?
主动型权益投资“长不大”
如今,百亿股票基金经理司空见惯,然而招商基金的情况有点不同。
通常操盘百亿资金量级的基金经理,多属于类似张坤的明星级别人物,而招商基金内部也有一位在规模上与张坤相抗衡的人物——侯昊,他操盘超700亿元资金。
二人最大的不同是,这位招商基金的人士是指数基金经理,主打被动投资,操盘的基金需要复制基准指数,投资策略并非主动选股。
招商基金内部的主动选股产品,显得有些“憋屈”。
据天天基金网,招商基金的股票型基金类别中,规模最大的产品是王景管理的招商蓝筹精选A份额,对应规模为27.66亿元;混合型基金类别中,余芽芳管理的招商瑞文混合A份额规模排名第一,达到66.18亿元。
招商基金为了壮大主动权益投资,2021年更引入了曾就职于红杉资本、招银理财的朱红裕,但其业绩表现难言满意。
脱颖而出的翟相栋
虽然招商基金主动选股的“明星”,明显逊于头部阵营的公募同行,但内部有一位基金经理业绩跑了出来。
这就是翟相栋。
公开资料显示,翟相栋2015年6月加入中信建投证券担任TMT研究员,2019年1月加入一家私募基金担任TMT研究员。他于2020年6月正式入职招商基金,最初担任固定收益投资部研究员,2022年4月末开始接手招商优势企业基金。
这只接手一年多的产品,让翟相栋在招商基金内部开始崭露头角。
而且,他在招商基金内部的职业路径很有特点:“债转股”的身份切换。
截至2023年9月末,翟相栋操盘的基金规模为42亿元,旗下仅仅管理一只产品,但这只产品在年内创造了20.65%的收益(截至11月2日)。
这个业绩跑赢同期沪深300指数接近30个点,处于整个公募圈的“潮头”位置。
押注新兴成长股
复盘翟相栋的基金,他有着明显的偏好——科技成长类资产。
截至2023年9月末,招商优势企业基金前十大持仓均是成长股,有着很强的新兴产业味道,如下图所示:
显而易见,翟相栋看好的标的都是计算机、电子板块的知名公司,并有四只股票是最新晋升十大持仓组合。
他在运作报告中还复盘:二季度末至三季度末期间,兑现了今年涨幅较大、市场预期过高及未来潜在赔率不足的标的,包括光模块、机器人等行业的标的。布局方向主要是累计跌幅巨大,处于下行周期底部,预期、估值和业绩均在低位的成长行业品种。
基金管理人都喜欢“看风向”,内部哪位基金经理的阶段性收益好,就为谁募集资金,这在资产管理行业成为一个惯例。
翟相栋也不例外。
10月21日,招商基金披露公告,翟相栋操盘的上述产品恢复大额申购,取消A类份额25万元、C类份额5万元的大额申购和转换转入业务限额。
换言之,这给投资者“想买多少买多少”的暗示。
另据了解,招商优势企业分别于今年3月、6月、7月对基金份额进行不同额度的限购。
持有人结构风险不容小觑
虽然翟相栋的产品引来“围观”,但隐藏着一个潜在的风险,值得零售端投资者注意,特别是有意追高的基民。
翟相栋接手招商优势企业之后,机构投资者比例达到历史最高值。
2022年12月末,机构持有该产品比例是43.73%,到了2023年6月末已经提升至75.63%,如下图:
由于公募基金每隔半年披露持有人结构信息,我们无法获悉在今年9月末的动态信息。
从目前已知信息来看,招商优势企业几乎成为了机构型资金主导的产品。
有债券基金投资经验的基民想必知道,固定收益产品通常以机构投资人为主,很容易在“超大户”决定离场时,造成净值的大幅波动,或者之后面临清盘的结局。
对于翟相栋这种“赶时髦”持仓的产品来说,更是如此。一旦机构客户决定获利了结,不仅对这只基金本身造成“风高浪急”的影响,也会对成长股板块造成诸多影响。
这些隐藏的风险,可能随着市场波动而放大,投资者不能忽视。
微信号
1561888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