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
15618884964
今年春节期间,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驾驶了一辆问界M9回到安徽六安霍邱老家过年。今天大年初三,余承东在朋友圈晒出了自己从安徽老家驾车返回深圳的一段“奇葩”经历。记者向接近余承东人士确认,该朋友圈截图属实。
按照余承东的说法,今天早晨驾驶问界M9从安徽老家回到深圳,在上午11时过后抵达九江长江二桥,全程1314公里,已经开了400公里。其从出家门开始“全程一路智能驾驶”,直呼“完全没事干,很轻松”。
不过中途,余承东座车的智能驾驶功能还被两度关闭:中间一次手长时间离开方向盘,被罚了一次三分钟(不允许使用),后又被罚了一次导致智能驾驶无法使用。
余承东只能借着前去休息区上厕所的机会恢复智能驾驶,“好想能把这个离手检测功能取消啊!”不仅如此,余承东在评论区也吐槽说,“法规又滞后技术发展了,应该在DMS摄像头(驾驶员监控系统的缩写)判断驾驶员未睡觉就可脱手。”
他还分享了当前“智驾不如人驾”的另一个场景:在霍邱郊外快速路上,有一种在路口“红/黄/慢”交替显示的灯,见到黄变红时,M9就刹一下车,紧接着又变黄,又继续加速行驶,不像人类知道那是交替闪烁显示的交通灯。
2023年,华为车BU董事长余承东曾表示,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竞争的下半场是智能化,这将是决胜的关键。他认为,如果不能抓住智能电动网联汽车的机会,无论多么强大的公司,将来都有可能消失掉。
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华为也在智能驾驶方面持续发力。如问界M9就搭载了192线激光雷达、12颗超声波雷达、3颗毫米波雷达,拥有了激光、毫米波、机器视觉和超声波融合的感知系统。
而在软件层面,问界车型进行了OTA升级,目前其“全国都能开”的城区智驾领航辅助已经支持城市所有道路(包括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等)、国道、县道、乡道等公开道路,可用路段达到99%。完成升级后,车辆可以避让异形障碍物,遇到斑马线可以及时避让行人,像经验丰富的司机一样,在复杂道路场景中进行果断决策。本次升级车型为问界新M7系列智驾版、问界M5系列智驾版。
实际上,智能驾驶能力已成为问界汽车的重要竞争力。2023年11月,在华为全场景发布会上,余承东曾表示,问界新M7上市2个半月累计大定量超过10万辆,其中智驾版占比60%,城区智驾选装率高达75%。
值得注意的是,在问界首次夺得造车新势力“月销量冠军”后,余承东也在转发交付信息时称“余大嘴”变成了“余小嘴”,“对智选车受欢迎程度预估不足,保守了。”他表示,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是要跟合作伙伴们一起高质量保交付,把更多新车交到消费者手中。
首创证券研报认为,2023年上半年,汽车行业价格战为主要旋律,下半年智能化带来了“超额收益”。展望2024年,自主品牌高端化趋势显著,更多智能化新能源车型价格在20万元以上,在新能源汽车高端化发展中自主品牌将把握更多话语权。
目前,智能驾驶产业链正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计,到2025年L2—L3级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将占总销量超过50%,并在特定场景实现L4级车辆的商业应用。到2030年,L2—L3级车辆销量占比预计超过70%,L4级车辆将在高速公路和部分城市道路广泛应用。
自动驾驶等级的提高,也将催生激光雷达等硬件需求,为产业链发展提供广阔市场。据速腾聚创招股说明书,2022年全球激光雷达解决方案市场规模约为120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12537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78.8%。其中,智能驾驶汽车应用将占据最大市场份额,预计占比将从2022年的28.33%增长至2030年的79.79%。L3、L4和L5级别的自动驾驶或分别需要平均搭载1颗、2—3颗和4—6颗激光雷达。
中银证券研报认为,车载激光雷达行业的上游产业链涉及激光发射、接收、扫描模块及信息处理等关键光学元器件,目前主要由欧美日企业主导。这些企业产品成熟、可靠性高,而国内厂商尚需提升产品规模和产品性能。中游产业链聚焦于激光雷达集成和软件系统,初期由美国Velodyne主导,但中国企业正快速进入该领域。软件系统方面,车企选择自主研发或与供应商合作。下游产业链包括自动驾驶相关企业,如无人驾驶运营公司、智驾解决方案和出行服务提供商。
目前,激光雷达产业链体系已经完备,而国内企业正在各环节积极布局追赶,加速国产替代。
微信号
15618884964